泡茶用具
1.水:以清新含礦物質少的軟水為佳。講究的可取潔淨泉水或蒸餾水,自來水應避免水中消毒藥水的味道,可前日放出過濾存放,隔日用以泡茶。
2.茶具:綠茶、青茶(包種茶、…未再一次烘焙的茶)以瓷製品或玻璃製品為佳。熟茶、黑茶類以陶製品為宜。用前必洗淨,避免異味;茶葉放入前先以滾水燙過,可收保溫兼加速茶味浸出的效果。
3.用茶量:依不同茶種各人喜好而增減,茶量與浸泡時間成反比,世界評茶公認用量為三公克茶葉,沖入150CC沸水,泡後五分鐘飲用。
泡茶禮儀
1.
對奉茶者來說,藝美主要從人的氣質、風姿和禮儀中體現出來。通過努力,不斷加強自我修養,即使容貌平平,飲茶者也可以從他/她的言談舉止、衣著打扮中發現
自然純樸之美和極富個性的魅力,從而使飲茶添加情趣,並逐漸進入飲茶的最佳境界。相反,倘若舉止輕浮,打扮妖艷,言行粗魯,反而會使人生厭,降低飲茶欲。
2.
氣質對奉茶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較高的文化修養,得體的行為,以及對茶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泡茶技能的掌握,做到神、情、技合一,自然會給飲茶者以舒心之感。
大體來說,奉茶者若是女性,則以恬靜素裝,整潔大方為上,切忌濃妝艷抹,舉止失常;如果是一位男士,則以儀表整潔,言行端正為好,切記言談粗魯,動作魯
莽。
泡茶方法
冷泡茶法
一般人在傳統的思維中,總是認為茶葉必須要使用熱開水沖
泡, 而且才能沖泡出茶的香、濃、甘、醇;但是如此一來,茶葉中含有的 一些成分,在熱開水沖泡後,會流失或轉換成其他成分,與所需求
之營養成分會有所不同。拜食品科技進步所賜,在科學家的精心研究下,得知茶葉中部僅含有芬芳味,還有許多營養成分,這些成分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助益;茶葉
中所含的雜鏈多糖類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…等成分,因高溫沖泡的方式,會使這些有營養的成分部分破壞,要保留這些成分,必須使用低溫沖泡,方能完整保有
這些成分。
沖泡方法:30℃以下的無菌開水(或市售合乎GMP國家衛生標準的礦泉水),每600㏄使用茶葉9公克。(一台兩約可泡四瓶,可依個人喜好增減放入茶葉。)
沖泡時間:約2小時候即可飲用。
保存方式:若存放在5℃的冰箱中,保存期限為三天;置於室溫中,需在四小時內喝完,以免變質。(如要長時間外出,請冷凍後再攜出。)
使用茶葉:使用冷泡法泡茶,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可採用,必須使用新鮮、輕度發酵的茶葉,最佳使用的茶葉依序如下:
1.
原香包種茶。
2. 龍芽綠茶。
3. 半球形茶。
4.
東方美人茶(白毫烏龍茶)。
5. 包種花茶。
6.
焙火包種茶。
烏龍茶
- 置茶量約壺的1/3~1/4。
- 沸水以100℃沖泡。
- 靜置時間,第一、二泡約30秒,第三泡起每泡累加20秒。
附註:普洱茶可比照焙火熟茶泡之。普洱湯色雖比烏龍茶濃但香與味則稍較淡薄些。
鐵觀音茶
- 置茶量約壺的1/3~1/4。
- 沸水以100度c沖泡。
- 靜置時間,第一、二泡約40秒,第三泡起每泡累加20秒。
凍頂烏龍及松柏長青茶、明德茶
- 凍頂茶置茶量約1/3~1/4,松柏長青茶約3/4。
- 凍頂茶與松柏長青茶皆以90℃沖泡。
- 凍頂茶靜置時間與松柏長青茶皆約40秒以後每泡累加20秒。
附註:明德茶的泡法可比擬松柏長青茶。
文山包種茶
- 置茶量約壺的1/2~2/3
- 沸水以(80~90℃)95度c沖泡。
- 靜置時間,第一、二泡約30~40秒,第三泡起每泡累加10~20秒。
綠茶
- 置茶量每人份約2公克對150cc 的水量。
- 沖泡水溫以70~80℃ 為宜。
- 靜置時間約二~四分鐘可沖二~三次。
大壺泡茶法
容器:3~15公升容量的壺為方便。
茶量:與水量比為1:100為宜。
水溫:第一沖以沸水拉抬茶葉溫度迅速倒掉,再充滿水量。
浸泡時間:約五分鐘就可飲用。
優點:經濟實惠又便利。
蓋杯泡茶法
容器:約140㏄容量的蓋杯為方便。
茶量:10~12公克為宜。
水溫:第一沖以沸水拉抬茶葉溫度迅速倒掉,再充滿水量。
第二沖~第四沖以85±5℃的溫度為佳。
浸泡時間:約20秒~45秒,依各人喜好茶水濃度而定。。
優點:出水速度快、有蓋與杯間的隙縫不會過悶,使茶葉能夠伸展,香氣完整散發。
缺點:蓋杯溫度過高,入門者比較不容易操作。
飄逸杯泡茶法
容器:飄逸杯。
茶量:泡茶用內容器的一半為宜。
水溫:第一沖以沸水拉抬茶葉溫度迅速按鈕流掉,順手將外面盛茶水用的茶盅洗滌一下,再充滿水量。
第二沖~第四沖以85±5℃的溫度為佳。
浸泡時間:約20秒~45秒,依各人喜好茶水濃度而定。。優點:
1.增加眼睛觀賞茶葉伸展的舞姿。
2.可以精確掌控水流,不讓茶葉過渡浸泡在沒有倒出來的水中,影響茶葉質變。
3.最方便的泡茶用具。缺點:
1.感覺不像在泡茶。
2.無法展現茶藝美姿。
功夫泡茶法
「功夫茶」乃是這種泡法,需要講究純熟的泡茶功夫,才能泡出色、香、味俱全的茶。
首先是:
- 賞茶:由主人介紹將要泡的茶葉,表達誠意。
- 溫壺:目的是清潔茶具,並藉熱度表現茶香的特性。
- 置茶:a.條形茶(坪林包種茶)大約放入壺的1/2至2/3茶量。
b.半球形茶大約放入壺的1/3茶量。
c.球形茶大約放入壺的1/4至1/3茶量。
d.後發酵茶(普洱茶、陳年茶)大約放入壺的1/3至1/2茶量。
- 溫潤泡:可使茶葉雜味清除,更可使茶葉吸收溫熱幫助茶葉抒展。
- 沖泡:水的溫度決定泡茶成功與否,大概分為全發酵茶用攝氏100度、半發酵茶(如白毫烏龍茶)用攝氏90度至100度、輕發酵(如坪林包種茶、高山烏龍茶…)用80℃~90℃、不發酵茶(綠茶如龍井、碧羅春…)用攝氏70度至80度
- 沖壺:目的在使茶壺內外溫度交融。
- 計時:一般功夫泡茶法泡輕發酵茶時,它的浸泡時間輕火焙製的生茶是15至30秒、中火焙製的熟茶是10至30秒、重火焙製的老茶是5至20秒。
- 倒茶:倒入茶海再分裝於聞香杯。
- 奉茶:一杯倒入八分滿的聞香杯,再配一個空杯,以客人的長幼、輩份大小,分送客前。